陆游《平阳驿舍梅花》和《卜算子·咏梅》原作地细考

推荐网-文旅
2024-07-05
来源:平阳县地方志学会

文/浙江温州平阳县地方志学会 周仁多

   截图20240705220449.png


      南宋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春,上元节前日,梅花欲过时,横阳江畔,浙闽古道边的驿舍里,一位年轻的官员挥毫赋诗一首:

       江路轻阴未成雨,梅花欲过半沾泥。

       远来不负东皇意,一绝清诗手自题。

此人正是陆游(1125年一1210年),南宋爱国诗人。

    关于《平阳驿舍梅花》到底写于何处?前几年地方文史界颇有争议,笔者查阅了诸多陆游的诗词,特别是与驿站、梅花有关的,同时也检索了诗人的几部文集。根据诗的意境,结合时间节点,经过多次实地考查,证实陆游这首诗应该创作于“前仓驿”(在今鳌江镇钱仓社区)。

截图20240705220803.png


一、 陆游几时从山阴出发,何时入住平阳驿舍

    钱仲联校注《剑南诗稿》以及于北山《陆游年谱》等书认为,陆游初仕宁德的时间于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冬,此说有误。早在1984年,宁德学者林校生先生就考证出陆游去宁德任主簿的时间在绍兴二十七年冬至二十八年七月之间。(见《宁德文史资料》第2辑《陆游初仕宁德事略考》,文友蔡新祥先生提供。)《渭南文集》卷十七192页《云门寿圣院记》云:“绍兴丁丑岁(二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吴郡陆某记。”云门寺圣院座落于绍兴(山阴)城南,表明陆游当时在绍兴,尚未任官。又《渭南文集》卷十七195页关于绍兴二十八年《宁德县重修城隍庙记》落款:“八月一日右迪功郎主簿陸某记。”可见此时陆游已在宁德任主簿。不过林校生先生认为陆游是绍兴二十七年十二月从山阴出发,笔者认为这点不准确,因其与宋代年休制度和陆游诗中透露的节候不符。

截图20240705221612.png


    据宋元丰《文昌杂录》记载,宋朝官府的“封印”和“开印”时间:封印时间,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日;开印时间,次年农历正月二十日。这意味着,从农历十二月二十日至次年的正月二十日,官府停止办理一切事务。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从陆游和唐婉的婚变以及《钗头凤·红酥手》词中,可以得知陆游非常孝敬父母,不可能于年底家人团聚之际前往宁德。故陆游当于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元日后从绍兴(山阴)出发。

    我们再细研诗句:“梅花欲过半沾泥”和“远来不负东皇意”。结合飞云江的潮汐时间,陆游应在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正月十四日前到达平阳驿站。(飞云江当日潮平时间为上午九点左右,龙港学人蔡听涛先生提供)。

    综合以上理由,陆游赴宁德主簿的过程大概如下:

    诗人于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正月初二或初三从山阴出发,约十二日夜宿江心屿,留诗一首《戏题江心寺僧房壁》:         

       史君千骑驻霜天,主簿孤舟冷不眠。

       也与史君同快意,卧听鼓角大江边。         

经潘猛补先生考证,诗中“史君”即“使君”,指永嘉守;"主簿"即陆游自称。所谓永嘉守,即新上任的温州知州黄仁荣。

    约十三日住瑞安来安驿,次日,潮平时候,陆游已在横渡飞云江的船上,看到江面波浪不惊,宽阔无边,随兴吟诗一首《泛瑞安江风涛贴然》:

            俯仰两青空,舟行明镜中。

             蓬莱定不远,正要一帆风。

    当日下午,陆游从平阳县城方向沿江乘兴而来,路过广福寺,住在前仓驿,此时才有了文章开头的画面。

截图20240705220956.png


    二、关于《平阳驿舍梅花》写于前仓(钱仓)的考证

     据明代温州学者姜准编著的《岐海琐谈》《温州路驿》记载:“宋温州在城曰待贤驿,瑞安县曰来安驿,平阳曰前仓驿、松山驿,皆自浙入闽之道也。”此处明确指出,平阳县在宋代时期所设的两个驿站,即“前仓驿”和“松山驿”。驿站主要负责接待过往官员,负责传递官方文书。虽然,当时县城也设有驿铺,如无特殊原因,官员一般就住驿站。有人说诗人住在平阳“证真寺”,而且由当时的平阳县令邓鸾(一说卢炎)接待他,笔者查索于北山《陆游年谱》,没有资料显示诗人和平阳县令有任何交往。诗人不是过来游山玩水,而是急忙赴任,县令接待之说不符事实。“松山驿”诗人应该住过,但是,遥想当年陆游,途经此处,时逢正月枯水期,溪流如沟渠,著名诗人绝对不会把“枯水溪边”写成“江路轻阴”。如此说来,符合诗意的只有“前仓驿”。

截图20240705221232.png


     据《元丰九域志》卷五《两浙路》载: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温州7个镇:“前仓、耙槽、泥山、柳市、封市、瑞安、永安”。又有《宋会要辑稿》《食货》载:熙宁十年(1077年)前仓镇商税额为1512贯又130文,相当平阳场(镇)商税额2041贯又234文的四分之三(74.08%),前仓在北宋熙宁时已是温州府的重镇。前仓不仅是南北重要的交通枢纽,而且经济发达,市场非常繁荣,前仓的名声早已远扬四方。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著名诗人陈与义由闽入浙,途经前仓,留诗《泛舟入前仓》:曾鼓盐田棹,前仓不足言。尽行江左路,初过浙东村。春去花无迹,潮归岸有痕。百年都几日,聊复信乾坤。   

     我们更重要的是解读诗意,诗中“远来不负东皇意”的含义极其重要。关于“东皇”,很多读者认为就是“东君”。见《剑南诗稿》,如以“东君”写作“东皇”时,几乎都是与韵脚有关。笔者认为,此处的“东皇”应是指“东皇太一”,是上古天庭的主宰。战国著名诗人屈原《九歌·东皇太一》是开篇之作,上元这一天,古人是祭祀天官,所谓的“天官”就是东皇太一。在陆游《哀郢二首》和《楚城》中,透露出诗人报国无门的怨愤和无奈,感觉自己与屈原共命运,表达对屈原无限的追思。通过上元节正月十五祭祀东皇太一,结合屈原著作《九歌》和陆游对他的崇拜,从中诠释了诗人“远来不负东皇意”的内在含义。

     陆游在《入蜀记》中写道:“乾道六年,七月十五日早,与州学教授左文林郎吴愽古敏叔、员外教授左文林郎杨恂信伯同游黄山东岳庙广福寺。广福本寿圣寺,以绍兴壬午,诏书改额。败屋二十余间,残僧三四人,萧然如古驿。主僧惠明,温州平阳人”。民国《平阳县志》误说惠明主僧居‘蜀’广福寺,导致读者误解。认为两地相隔甚远,不知前仓(钱仓)广福寺与黄山广福寺有关联。文章中,诗人明确指出,广福寺主僧惠明为平阳人,此寺原名寿圣寺,绍兴壬午即绍兴三十二年,主僧惠明应诏书而改寺名。此处笔者认为,绍兴二十八年正月十四晚,陆游宿前仓驿时,应到过广福寺,由于寺庙与驿站很近,约二百多米,陆游漫步广福寺,见到上元节祭祀的提前布置,祭拜了东皇太一,可能也遇见惠明僧。以致黄山邂逅相遇,道出“广福寺萧然如古驿”。

截图20240705221932.png


    广福寺北宋即有,俗称西寺,东寺即宝胜寺,建于唐咸通年间。据民国《平阳县志》记载:“钱仓四塔俱在宝胜寺前,其一已圮,尚存三残塔。光绪十六年,风坏塔尖,堕一铁镬,镌有靖康年号”。现已毀的双塔,原坐落广福寺(西寺)前。宋元期间,浙闽古道来往官员,路经前仓时,都会前往广福寺借宿或拜佛祈愿。元代进士曾坚字子白,江西金溪人,少与危素齐名,与陈高同朝,《元史·顺帝纪》“坚以裦赏功绩之命自闽来平阳,于广福寺宿留久之。”陈高《不系舟渔集》中有《过广福寺石屏山房怀曾子白修撰陈伯清侍讲》:“游行滞春雨,憩息依禅林。寺门闭寥阒,崖石耸嵚崟。幽禽飞复止,修竹何森森......”。

    浙闽古道、横阳江畔、前仓驿站、广福寺僧惠明、上元节的祭祀等等,诸多细节指向《平阳驿舍梅花》作于前仓驿。

截图20240705222556.png


三、陆游的名作《卜算子·咏梅》也写于前仓(钱仓)

     陆游传世的诗词有9300多首,被世人认为最佳的作品:《示儿》《书愤》《游山西村》《卜算子·咏梅》《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钗头凤·红酥手》等等。陆游所写的诗词,基本上都标明出处,唯独最出名的《卜算子·咏梅》,不知写于何处,使世人苦苦寻找了800多年。2016年,蔡新祥先生发来一张乾隆《温州府志》中的《雁荡图》,此图的右半张画的是钱仓凤山,后来,笔者又对照了康熙《平阳县志》中的《南雁图》,里面更清晰的标注着钱仓古城、朱公祠、东寺西寺及四塔,还有断桥等等。我们重点要说这座断桥,它坐落于凤山西首山脚下,出钱仓西门100多米的浙闽古道边,奇石陡门桥与之连接,间隔18米,距离梅浦不足一里之地,引梅溪之水流入钱仓城内。

截图20240705222738.png


     断桥仍在,今名三板桥,由三块石板铺成,长538cm,宽106cm,厚20cm。桥板边上却刻着“清嘉庆十四年桂月钱镇赵氏助石板重建”,这说明此桥曾多次修缮过。桥下有块很大的岩石,充当天然的桥基,露在水面部分的岩石上有题字:“各都会样水平”。下面有一条水平线,据说当年清乾隆平阳县令何子祥在修奇石陡门时所刻,是告知附近的乡民,在干旱时节,作为蓄水的标准。桥下两边直立着二块凿有凹槽的石板,以作闸门放水之用,归属鳌江镇前进村。断桥和奇石陡门桥之间的东南面,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建有蓄牧交易市场,面积约5亩多地,内有一块大岩石,极像斑鸠,乡人都称之“斑鸠岩”。时过境迁,根据地域、水流、桥梁等种种迹象表明,可以确定斑鸠岩旁边即是宋代前仓驿的遗址,紧邻断桥,现属鳌江镇钱仓村管辖范围。

截图20240705222904.png

   

      驿站,断桥,正值梅花欲过,又是黄昏时。诗人面对此情此景,联想自身经历,于是写下了《卜算子·咏梅》这篇千古绝唱: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四、乡愁情怀

    我们从“驿外断桥边...”找到了《平阳驿舍梅花》,同时由《平阳驿舍梅花》肯定了《卜算子·咏梅》写于钱仓。由于两首诗词内容紧紧相扣,并相互印证,更能确定两首诗词与前仓(钱仓)的重大关系。

    为了确定《平阳驿舍梅花》写于钱仓,平阳县历史学会会长陈彤先生多次与我交流,同时亲自到钱仓考证,在平阳报上发表了《细考陆游梅花诗·平阳驿舍在前仓》。

    平阳诗词楹联学会会长陈正印先生评论说:从诗词的语言去理解,也可以确定陆游的两首诗词写于钱仓。

截图20240705223218.png

   

    为寻证陆游《平阳驿舍梅花》《卜算子·咏梅》诗词的出处,疑难重重,八年过去了,一幕幕画面,陆游的诗词和《钱仓寻踪》的歌声,一直在我的耳边萦绕,这就是抹不去的乡愁。寻证终于尘埃落定。

     今后,愿陆游的故事在钱仓永久流传,更希望能给平阳的宋韵文化和鳌江镇钱仓的旅游事业增添一笔浓厚的色彩。

        东皇有意迎骚客,江路匆匆乘兴来。

        驿舍咏梅何处在,断桥图示落尘埃。


(责编 一舟)


分享
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