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叙事重构岐黄密码——解码《少年中医说》的文化传播范式创新

推荐网-文化
2025-04-09
来源:网易新闻.文经关注

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铮


在全民健康意识日益提升、传统文化加速回归的当下,中医药如何以现代语态走进青年视野、走进数字平台、走进大众生活?《少年中医说》以青春叙事为引、沉浸体验为核、融合传播为翼,打破中医药文化“高冷”“小众”的传播壁垒,在“Z世代”的语言体系中激活千年岐黄密码,谱写出传统文化与新时代青年双向奔赴的精彩篇章。


一、文化站位:传统的现代转译,国家战略的民间实践


《少年中医说》的意义远不止于一档节目,它在传播实践中积极回应了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战略部署。中医药是纳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少年中医说》正是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的一次创意化落地,是一次将“文化润物细无声”理念深入青年心田的传播实践。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药协会、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山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山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多部门对该节目的指导支持,恰是政策牵引与文化创新同频共振的典范。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张立祥看来,该节目不仅是一次文化传播,更是一次教育工程,是对中医药高等教育与大众传播融合路径的积极探索。


二、创新破题:中医药文化的“青春表达”


中医药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由于传播方式较为传统,中医药文化在年轻一代中的影响力相对有限。《少年中医说》作为一档养成系中医药文化节目,以青春化、生活化、互动化的表达方式,突破了以往科普传播的“灌输式”模式,探索出传统文化“破圈”的新路径。



节目以“盲盒路线”“分组体验”的创新形式,让来自全国七所中医药高校的青年学子在中医药名家的指导下,走进八大医圣故里,在实地研学中完成药材采集、古法调配、AI问诊、健康辩论等任务,实现从“听中医”到“用中医”的转变。节目组运用真人秀、小剧场、辩论赛等年轻人熟悉的内容形式,将抽象的中医药理念转化为具体可感的生活实践,拉近了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的距离,他们在药材采撷、古法炮制与AI诊疗的碰撞中,完成了从文化认知到价值认同的深度转化。


三、结构创新:从“真人秀”到“真知秀”


《少年中医说》的成功,首先得益于节目形态的创新。它不拘泥于传统纪实栏目或课堂讲授式科普的单一表达,而是以“实景游学”等真人秀元素构建出一种全新的“真知秀”范式。在一系列紧贴青年审美和情绪表达的任务设计中,学子们走进八大医圣故里,拜访非遗传承人,在扁鹊故里体验脉象玄机,于李时珍药园辨识本草真谛,抽象的“天人合一”“阴阳平衡”等哲思具象为可触可感的生命体验。节目首期,主持人蒋昌建与嘉宾杨迪分别率“传承队”与“焕新队”赴济南探访“扁鹊脉学”传人齐向华,既有传统诊脉体验,又引入AI舌诊等新兴技术手段,在古今交融中探讨中医智慧的当代表达。这种有温度、有深度、有趣味的传播方式,使中医药不再只是晦涩的理论与草本名录,而成为可以感知、体验、共情的生活方式。



四、传播突围:打造“青年语法”的中医药叙事


“听得懂、记得住、用得上”,是《少年中医说》始终坚持的叙事原则。


节目打破了以往“自上而下”的单向传播模式,借助互联网传播特点,打破了传统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边界。通过短视频、弹幕、社交互动等形式,实现了观众从“旁观者”到“传播者”的身份转变,通过抖音、微博、小红书等平台的矩阵传播,构建起一个强互动、高参与的中医药“内容场”。节目话题#谁家好人看中医把出失恋啊#、#给外国人亿点中医药震撼#等不仅频频登上热搜,趣味表达引发青年“自来水”式转发与讨论,以"梗文化"为载体实现价值传递。青年群体所关注的“朋克养生”“失眠减压”“健康饮食”等社会痛点的中医解决方案,通过辩论场与小剧场的戏剧化呈现,“天人合一”、“治未病”等中医智慧与日常生活深度绑定,完成传统智慧与当代生活的符号对接,真正做到了“有共鸣、接地气”,构建起青年认同感与价值共鸣。


五、产业链接:文化自信的现实转化路径


在《少年中医说》的背后,是一个产业与文化融合共生的宏大构想。节目出品方东阿阿胶作为中华老字号代表,正以“文化+产业”的双轮驱动战略探索中医药现代化路径。节目中呈现的“东阿阿胶桂圆羹”“五禽戏舞台演绎”等内容,均成为推动阿胶消费与养生文化传播的新抓手,在《少年中医说》中,通过将阿胶文化植入节目剧情与任务环节,实现了文化传播与消费场景的自然转化。数据显示,节目播出后,相关健康产品销量上涨,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实现"内容即消费"的场景革命。这既为传统企业的品牌焕新提供样本,也为中医药文化的深度开发和可持续传播提供路径。


同时,节目还借助AI问诊、中药文创、养生轻食等元素拓宽中医药服务的边界,带动中医药相关产业链升级。这种"中医药+"的跨界实践,不仅激活了李时珍故里等文化地标,更催生出康养旅游、数字诊疗等新兴业态,形成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化通道。


六、从“少年中医说”到“中医中国说”


文化的传承,不止于怀旧,更在于开新。从“沉浸式游学”到“多元共创”,从“真人秀范式”到“知识秀体验”,《少年中医说》不断拓展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边界,提升其文化软实力与国际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它让中医药文化真正“活”起来、“潮”起来、“火”起来,在年轻人的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用行动告诉世界:中医正青春,中国正青春。”



这是一次守正创新的传播实践,更是一场青春与文化的双向奔赴。愿更多像《少年中医说》这样的节目,继续以时代之眼、青年之声,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文明。


(责编 崔景棠)

分享
写评论...